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民以食為先, 真正中國存亡的問題,但太多人疏忽的事實!

民以食為先, 真正中國存亡的,但太多人疏忽的事實!

在餐桌上的大國博弈,沒有硝煙的中美糧食戰爭



中國存在什麼樣的糧食問題?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美國會採用哪些手段和中國展開糧食問題上的博弈?針對上述問題,中國該怎麼做?

從“中國全民都有糧食吃”這個角度看,中國目前還沒有什麼太大的糧食問題,2014年開始,中國正式成為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當年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中國經濟的頭等大事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有某些對中共政權有偏見的人可能會“很高興”的懟:中國成為糧食第一進口大國,這不正說明中國是有糧食缺口問題的呀?

糧食缺口,指的是本國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人民需求的短缺部分。那麼,中國真正的糧食缺口是多少百分比呢?綜合各種資料及相關數據,目前,中國的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基本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

目前,中國儘管口糧供應不會受到多大威脅,但是依然不敢保證糧食的絕對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規定的世界糧食安全標準為自給率90%,這裏面的糧食包括穀物、大豆、玉米等所有主要種類。中國的糧食自給率為82.3%左右,換言之,糧食缺口是17.7%,中國還未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安全糧食自給的標準。

但是,實際現在世情是全球化時代,按照比較成本理論,各國可以通過國際貿易,從他國取得自己短缺的產品,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中國不會存在糧食供應缺口問題。

可是中國的需求實在太大了,糧食供應也就確實需要依靠穩定的國際糧食供應鏈,但作為飼料等的大豆和玉米則主要靠進口,特別是美國的農產品,尤其玉米、大豆來彌補,以維護糧食安全。其中大豆八成依靠進口,主要供應國為美國(還有巴西),大豆一旦短缺將造成肉類、蛋類價格暴漲,衝擊糧食穩定。

在國際環境穩定的情況下,本來不是問題。但是,自侵侵挑起的中美關係惡化,疫情衝擊導致的全球化洗牌、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動等因素的影響之下,現美國執政團隊民主黨的拜登更比侵侵對華敵對, 中國糧食的國際供應鏈就變得不如之前那麼穩定了。

從”中國人有肉吃“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糧食問題就很明顯了!

自鄧小平的倡議,讓少數人富起來,捨棄真正的社會主義,近四十年來,中國人民生活水準的迅速提高,人民對於肉食的需求在急速增長。1978年中國人均年肉食消費只有不到10公斤,而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約60公斤,超過世界人均肉類消費的1倍多。四十年間增長了五倍。

中國進口糧食的規模龐大,主要是為了首先保障國家的主要糧食安全,中國的絕大部分的耕地被用來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

這一方面正好說明了中國糧食的安全其實沒有問題,但是從另一方面,中國陷入了一個依託自身國土和農業難以解決的困境——中國人民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須依靠全球經濟和資源,但是,至少在“吃肉”一項上,中國仍然難以建立“自給自足”的內部循環體系,必須依賴世界農產品市場。

無論是中國人自己養殖還是進口,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抑或是俄羅斯、烏克蘭的家畜飼料主食大豆、玉米,實際成為中國人餐桌上肉食的保障。

中國的自然資源不足以支撐中國14億人口日益增長的需求。近20億畝的中國耕地資源絕對不足以在維持“口糧自由”之後,可以再滿足中國人的“吃肉自由”。

中國人民每年吃掉的那五千多萬噸豬肉、一千一百多萬噸雞肉、六百四十多萬噸牛肉、四百七十多萬噸羊肉,以及其他肉蛋奶類產品,正在讓我國農業生產陷入“人畜爭糧”的局面,這就使得我國的糧食問題很明顯了,很不幸, 這裡面太多的肉食其實不是吃掉的,實際是被沒有危機感的中國刁民浪費掉的、丟棄掉,而且百分比非常高,如果你好是生活在中國大陸,或長期在大陸工作的,肯定會同意這個說法。

中國的糧食問題實際源於對中國飼料用糧進口的依賴。當中國人開始快速提升肉食消費時,其中高達近1.1億噸飼料用糧的生產缺口需要依賴進口。

目前中國的飼料用糧總產量(主要是大豆)每年只有不到兩億噸,相比於需求量相差近一億噸,這也是導致中國每年需進口約1.1億噸糧食(其中大豆進口約8,803萬噸,占比80%以上)的原因。

中國有限的耕地面積和“人畜爭糧”的嚴峻局面,不幸地,中國大豆依賴進口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我國大豆依賴進口其實和我國的石油、天然氣依賴進口一樣,更多的是我國人民生活水準快速提高之後,與自然需求之間的矛盾。

美國人的陰謀:要求我們放開農業進口限制

中國借助招商引資,經濟發展的很快。但是,美國在投資中國的過程中,聰明及陰騭的把他貪婪靠害的觸角慢慢地紮進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和各個行業。雖然中國很早就發現了這個苗頭,國家行政干預手段也隨之跟進。

可是,有些利益團體及業內人士竟抱怨國家行政這只手管得太寬了。可是他們沒有想過,如果國家不進行行政調節,而是任由市場自由發展,那中國的危險也很快就迫在眉睫了。

從中國入世談判到現在的中美貿易戰,美國一直要求中國放開農業進口的行政限制。從表面上看,放開限制以後,中國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以便宜的價格買到糧食,而實際情況呢?

普通百姓可以買到低價糧食,那麼種糧食作物的農民就變得沒有什麼利潤了。然後種糧食的農民越來越少,農作物越來越少, 國家只能去進口糧食。

世界還是有很多智者的, 他她們一早看清楚,糧食是一直被美國當作對付不止中國的戰略武器的。美國人運用各種政治及市塲技巧,再加金融神技。把國際市場上面的糧食價格翻倍漲價,在收割掉中國財富的同時,也控制住了中國的命脈。

中國非常不幸,還是有那麼一不小部分人,尤其大學學者,公知,整天吹捧各種美國好。閉目、盲目的捧,却看不到,聽不到, 感覺不到美國卻一直想讓中國人民餓肚子,讓中國被他控制,成為他的奴隸。

美國人的陽謀:糧食禁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的一句話: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美國一直踐行著他的哲學及戰略。

美國過往打擊對手一向會全方位出招,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糧食禁運。美國是全球採用糧食禁運最多的國家,與其為敵的蘇聯、朝鮮、古巴等都遇過或正遭受其糧食禁運。美國至今未對中國出此招,只因這會傷害歷屆美國總統們的重要票倉,也就是美國的農民們。

隨著中美角力的不斷升溫,未來美國向中國採取糧食禁運的機率就會提高。

一旦美國國內政治危機升級,拜登政府鋌而走險對中國繼續擴大貿易制裁、美國與中國強行脫鉤,並且通過政治威逼、操縱國際糧食市場,甚至聯合或者脅迫巴西等國對我國實施糧食禁運。

這樣,中國的養殖業也將面臨無糧可用的被動局面,中國牲畜飼料的供應緊張,飼料價格上漲進而帶動中國肉類價格的大漲,中國肉類供應鏈將面臨毀滅性打擊。

屆時,儘管美國的大豆種植農民也將難以承受這種千億美元級別的貿易戰“損失”,但是作為“戰爭”的最後底牌,中國依然面臨著糧食危機。

不僅如此,這會像多米諾骨牌一般推動中國物價,尤其是居民消費價格的全面上漲,從而加劇通貨膨脹的產生。這將直接影響中國民眾的生活、打擊中國經濟的信心。故中國對此要有居安思危,早作高度警惕,並提高防禦能力。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中國古語說:民以食為天。中國領導人非常關注糧食問題,曾公開批評“餐飲浪費,觸目驚心”。多次談到糧食安全,”要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也多次強調,對糧食安全問題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官媒也多次發表評論稱,餐飲浪費現象,不只是個人消費習慣問題,更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揮霍”。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是一句政治口號那麼簡單。中國基本解決溫飽才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不需要農民繳納農業稅才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可不能這麼快就忘了本啊。

中國一年浪費糧食約三千五百萬噸,接近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其中城市餐飲業的餐桌食物浪費量約一千八百萬噸,足夠三千萬到五千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中國人民的食物浪費數量及態度極為驚人,嚇人,相比其他國家及民族是無法想像及類比,其中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浪費食物行為是毫不合理及需要的,只是一種豪奢、浮誇的心態,不但造成資源浪費,不利於國家建設,而且中國人口太多,一旦舉國形成浪費資源的作風,整個地球都承受不起,還會招來國際上的不滿。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刊登在官方政治公宣的《求是》雜誌上的文章承認:新冠疫情對中國的糧食加工、物流中轉、終端配送等造成影響。同時,受個別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等因素影響,引發中國國內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和擔憂,給中國糧食安全“帶來多年未有的壓力和考驗”。

中國中央高調提出糧食問題,皆因要借糧食議題作出全方位部署,回應新一輪國際形勢,包括全球疫情對糧食供應影響,為可能出現的變數作準備,以及推動下一輪經濟和社會改革。

推動經濟內巡迴圈,提升農業生產力

無論是因為中美爭鬥激烈,還是全球經濟處於疫情之下經濟放緩,都加劇了我國外貿出口的壓力。我國啟動的十四五規劃,其中一大亮點就是開啟內巡迴圈,加大開發內在需求,成為經濟重要推動力,減少依賴外在需求。

中國一個未滿足的重大需求就是糧食,如果能提升農業生產力,擴大農業農村相關產業,可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引擎。

對此,中央已提出未來五年推動一千五百萬人回鄉下鄉創業創新,包括農民工、大學生及科技人員,以發展農村合作社、農業科技、農村金融、休閒旅遊,擴大農產品生產、銷售、和加工,預計可創造近六千萬個職位,成為我國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的重要一環。

中國的糧食問題是一項嚴峻的挑戰,但是如果能利用危機壓力,加快推動改革,就可能會帶來下一階段發展的契機。

投資海外新農業 拓展國際供應鏈

中國的糧食短缺是個問題,但因為國際社會近三十多年沒有大的國際衝突,因而糧食供應穩定,從未真正短缺過,這是因為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以美國、巴西、包括東南亞、臺灣等百餘個國家與地區的農產品供應鏈。

2019年《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數據,截至2017年底,中國農業對外投資存量173.3億美元,在境外設立企業851家,分佈於六大洲的100個國家(地區),雇傭外方員工13.4萬人。

如果用投資來計算,如今的中國已經和英國和美國一道,成為了世界上土地貿易產業中三個最活躍的國家之一。至2018年,中國已在世界上33個國家購買或租賃過土地,比英國多出三個國家,同時比美國多出五個國家。

中國政府的海外農業投資,是根據中國的本身需要進行生產、戰略部署,除了極大不可抵抗的天災之外,生產多少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控制產量。有了這條中國可以掌握的供應鏈,算是掌握了中國在海外農業主動權。

結語

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博弈,不僅有表面上的軍事博弈,科技博弈,也有發生在十四億人口的生命生存口糧上面的靜悄悄,生死一綫的博弈,這場博弈雖然表面沒有硝煙,但緊張危險程度實在不低於那些明面上的較量,而且還要更為驚心動魄。

, 老安長文輯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