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中時社論》台灣人希望看到這一幕嗎?
19:352019/08/26 言論 主筆室
今年初北京宣布「習五條」,蔡政府「撿到槍」,大肆炒作對岸強推「一國兩制」、意圖併吞台灣。6月以來香港街頭暴力抗爭愈演愈烈,北京與香港反對派劍拔弩張,民進黨當局更如「撿到炮」,乘機擴散台灣民眾的恐中情緒,製造「芒果乾」危機感。一時間,大陸意欲併吞台灣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共識。但事實並非如此。大陸追求的是「共謀統一」,而非「單方併吞」。香港事件恰恰證明大陸對「一國兩制」的誠意。台灣真正的挑戰不是被併吞或香港化,而是拒絕溝通協商與會不會被邊緣化、被消化的問題。
併吞是民進黨政府恐嚇民眾的慣用話術,並不是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早在40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中,大陸便不再鼓吹「解放台灣」,而是承諾「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指出,和平統一是兩岸(當時語境是國共兩黨)共同完成民族統一,「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年初的對台講話中也定調「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在談到「兩制」台灣方案時,習近平重申該方案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更重要的是,習正式提出了兩岸開展民主協商的倡議,其中自然包括共商兩制方案。用一些大陸學者的話說,大陸對台政策已逐漸從過去以大吃小的「招安型」統一,轉變為對等式的「融合型」統一。
民進黨和綠營操弄香港議題,對一國兩制落井下石,
殊不知香港事件恰恰證明大陸對一國兩制的誠意,特別是對「兩制」的最大包容。鄧小平早在30多年前就表過態,「1997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事實證明,大陸是說到做到的,無論是「二十三條」立法、「反國教」,還是如今的反修例風波,北京都對香港的特殊情勢展現了最大的尊重與克制,香港反對派在媒體、教育界甚至政府中逐漸坐大。
如今即使北京對所謂「禍港四人幫」恨得咬牙切齒,也無權封殺《蘋果日報》,無權罷免何俊仁議員的職務,更無權阻攔李柱銘和陳方安生去美國「告洋狀」。即使大陸媒體對涉嫌侮辱五星紅旗的港人皆被保釋或無條件釋放耿耿於懷,也只能開罵,因為香港實行高度自治,擁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當蔡政府不斷渲染北京壓制港人民主自由時,不少大陸人還責怪政府給香港的自由「過了火」。北京之所以後來頻頻放出干預的狠話,實在是因為香港反對派得寸進尺,企圖發動「顏色革命」顛覆港府。這也就從側面證明,如果在台灣實行「一國兩制」,台灣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是能夠得到保障的。
台灣真正的挑戰不是被併吞或者香港化,而是誤判形勢、錯失機遇。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就是一國;台灣的制度就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就是兩制。不管台灣人對統獨持何種看法,大陸追求統一的目標不會改變,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加,統一的壓力會愈來愈大。如果能認清這一點,台灣有識之士要做的就不是和大陸漸行漸遠或反目成仇,而是要努力克服恐中情緒,尤其要敢於跟大陸協商談判,為台灣人民爭取最大的權益。
然而,民進黨將「抗中保台」作為大選主軸,國民黨也膝射式反對一國兩制,新成立的台灣民眾黨更是在黨章中迴避兩岸政策。新黨雖然率先提出兩制方案,但畢竟在台灣政壇不成氣候。這就導致台灣在「共議統一」中自我放逐,共商「兩制方案」成了大陸的獨角戲。大陸學者的方案自然更多考慮大陸的利益,不會特別照顧台灣的關切。比如有大陸學者撰文提出以大陸為主的「主場統一」模式,對於統一後台灣保留軍隊、擁有司法終審權等都提出了限制性建議。還有大陸學者對於汪道涵提過的兩岸可以共商新中國的國號等也發表了保留意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