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你話邊個夠惡,磚頭、石頭、長矛、加上傳媒,抑或短短兩英呎的伸縮警棍、催淚彈及橡膠子彈?


老鬼冇嘢好講,只有搖首嘆息,唔好問我支持邊一面,總之一句,無眼睇!!!

法治、司法獨立原來可以任君隨意亂訂標準,又係無語,你話邊個夠惡,磚頭、石頭、長矛、加上傳媒,抑或短短兩英呎的伸縮警棍、催淚彈及橡膠子彈?

唔使用腦,梗係磚頭同石頭啦!!!



香港決定暫緩修訂《逃犯條例》工作!

新華社6月15日消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5日宣佈,特區政府決定暫緩修訂《逃犯條例》的工作。

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將重新與社會各界溝通,做更多解說和聆聽更多不同的意見。她強調,特區政府以開放態度全面聆聽社會對於條例草案的意見。

她表示,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於當天致函立法會主席,收回就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預告,即立法會大會就處理條例草案的工作將暫停,直至特區政府完成溝通解說和聆聽意見為止。

她承諾,在整合意見之後,將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彙報,並徵詢議員的意見,才會決定下一步的工作。

林鄭月娥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一方面要維護法紀,同時也要審時度勢,保障香港市民最大的福祉,這包括讓社會儘快恢復平靜,以及避免再有執法人員和市民受到傷害。

特區政府今年4月向立法會提交了《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以使香港可與尚無長期司法互助安排的司法管轄區展開個案合作。修例旨在處理有關香港居民涉嫌在臺灣殺人案件的移交審判問題,同時堵塞香港現有法律制度的漏洞。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15日就香港特別行政區修訂與移交逃犯相關的“兩個條例”問題發表談話,對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同日宣佈的暫緩修例工作的決定表示支持、尊重和理解。

該發言人表示,今年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啟動與移交逃犯相關的“兩個條例”修訂工作,此舉既有利於處理有關香港居民涉嫌在臺灣殺人案件的移交審判問題,又有利於堵塞現有法律制度的漏洞,以共同打擊犯罪,彰顯法治和公義,是必要的、正當的。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的修例工作。對於香港近期發生的反對修例的遊行集會事件及社會反應,中央政府高度關注。

該發言人說,林鄭月娥行政長官今天發表談話,宣佈特區政府暫緩將有關修例法案提交立法會二讀審議,以便更廣泛地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令社會儘快恢復平靜。我們對這一決定表示支持、尊重和理解。

該發言人強調,中央政府對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工作一直是充分肯定的,將繼續堅定支持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維護好香港的繁榮穩定。

該發言人說,香港警隊是市民安全和社會安寧的守護者,其執法專業水準享有廣泛讚譽。中央政府強烈譴責有關暴力行徑,堅定支持警隊依法懲治,守護香港法治和社會治安。

藏在香港反修例衝突背後的關鍵內因

近一段時間以來,港府修訂《逃犯條例》掀起軒然大波。在香港內部,民間人權陣線(簡稱:民陣)組織的反修例示威遊行,規模越來越大。6月9日發生的大遊行,民陣聲稱有103萬人參與,警方則稱高峰期有24萬人參與。不管沿用何種數據,這都是近些年來最大規模的遊行。不僅如此,為了反對港府強行恢復立法會修例二讀程式,許多港人甚至發起包圍立法會行動,過程中一度發生暴力衝突,造成二讀程式被迫延後,惡化事態。現如今,各方說法不一,有批評港府推動修例手法過於拙劣、操之過急,也有批評參與反修例的港人缺乏理性和被意識形態裹挾,還有批評外部力量介入,甚至有傳言稱港府內部將反修例定性為顏色革命。

香港反修例衝突,既有港府處理不當、外部介入的因素,更有香港社會一股怨氣和情緒累積的因素。

坦率地說,修例之所以從本具有司法正當性和必要性的正常修法行為,一步步被扭曲和惡化為街頭抗議運動和大量港人反對的“送中條例”,確實是內外各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毫無疑問,港府自恃佔據司法公義,忽略港人對於陸港司法差異的疑慮,在未進行充分社會諮詢和凝聚共識的情況下,過於強勢乃至傲慢地推動修例,是造成修例能被一些人扭曲和汙名化的重要原因。而美國、歐盟國家以罕見的高密度介入反修例,頻繁發聲,推波助瀾,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然而,比港府手法拙劣和外部力量介入更關鍵的原因是,港人長期存在卻始終未能得以有效舒緩的怨氣。在反對“送中”、捍衛人身自由這些標籤之下,怨氣才是內因。畢竟,稍具理性的人,都不願看到罪犯逍遙法外,不會任由香港淪為逃犯天堂,都不難看到修例的初衷是填補香港司法漏洞、彰顯司法公義。而經過港府修改完善的《逃犯條例》草案,更是早已列明,只涵蓋可判處七年或以上監禁的最嚴重罪行,罪行必須是香港和提出請求的司法管轄區法例內都訂明的罪行,並不涉及集會、新聞、言論、學術、出版等自由以及政治罪行,移交前有行政及司法系統的雙重把關,也就是說,修例對遵守法律的港人來說,沒有任何實質影響。

可遺憾的是,道理歸道理,許多反對修例的港人其實已經不關心《逃犯條例》草案內容,他們只是單純的反對、焦慮,修例只不過恰好給了他們宣洩怨氣的理由而已。他們的怨氣,首先是指向陸港矛盾,是對中國內地司法公信力的不信任。應該認識到,由於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歷史,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難免存在隔閡。港人許多都是當年中國內地逃難者的後代,“恐共”心理一直是香港社會揮之不去的陰影。再加上中國內地確實存在專制弊病和人治問題,司法公信力存在不足,以及港人對中國內地的意識形態化認知,這讓香港社會一直以來都存在對中國內地治理體系的疑慮和不滿。陸港之間一些本具有良善初衷的協作和融合措施,時常因此遇到各種阻力。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雖然取得明顯進步,但還是存在短板,這也是一些港人擔憂修例的原因之一。

2014年占中以來尤其是近年來,為了化解港人的心理隔閡和怨氣,促進兩地融合發展,北京出臺了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在內的諸多積極政策舉措,但從今次香港大規模反修例來看,港人對中國內地司法體制乃至整個治理體系的不信任情緒依舊存在,兩地之間的隔閡還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巧妙地化解。

市民的怨氣還指向香港內部的政治矛盾。長期以來,香港內部撕裂嚴重,不光建制派和泛民的撕裂嚴重,而且港府和建制派的嫌隙、年輕世代對於港府的不滿都非常突出。而林鄭當初競選期間因為獲得北京的排他性過度加持和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強硬表態,令她自當選之日開始就面臨認受性不足。儘管她嘗試過做出一些積極改變,強調“首要工作是修補社會撕裂”、“恢復市民大眾對政府的信任”,但效果不盡人意,未能有效彌合社會撕裂,甚至被人詬病為“做表面功夫”。今次修例過程中,大量年輕人的抗議,反映的正是相當多港人對林鄭和港府的不信任。

除了對中國內地、林鄭和港府的情緒之外,反修例港人更深層次的怨氣是常年惡化的經濟民生問題。今年初國際顧問機構Demographia發佈的數據顯示,香港連續第9年登上房價最難負擔城市首位,房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進一步惡化,由2017年的19.4倍升至20.9倍,意味著香港一個家庭需不吃不喝20.9年才能買得起一間住房,創調查歷來最高水準。因此大量港人只能將希望寄託於供應嚴重不足的的公屋。可今年2月,香港房委會公佈的最新輪候數字顯示,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仍維持在5.5年的高位。在此現實下,將近21萬人蝸居於逼仄的劏房,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有56.5平方呎,比懲教署獨立囚室的75平方呎還狹小。

在國際化大都市的外衣下,香港很多人生活貧困,居住條件逼仄而惡劣,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圖源:VCG)

不僅如此,香港樂施會於2018年公佈的《香港不平等報告》中,香港的基尼係數再創45年新高,已經到達“極端貧富懸殊”,成為發達經濟體中貧富懸殊最嚴重地區。英國《經濟學人》曾發佈調查數據顯示,香港已經成為全球裙帶資本主義最嚴重的地方,財富集中度接近80%。港府扶貧委員會的數據則顯示,2016年全港貧窮人口高達135.2萬,貧窮率19.9%,即每5個港人中就有1人活於貧窮。

面對這些,那些被生存壓得喘不過氣的普通港人,有怨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本次反修例抗議過程中,就有聲音指出“香港的病根,在於財富分配問題”,“每日早晚,看到那些七、八十歲的香港老人在垃圾桶中尋找能換錢的廢品甚至食物時,我們就應該知道,香港離社會大地震不遠了”。誠如斯言,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高昂的房價和租金、令人生畏的生活成本,只會令中低收入群體和年輕人看不到希望。長此以往,社會怨氣只會持續積累,愈來愈泛政治化。

所以說,香港眼下的反修例是內外多重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相比於港府的僵化和外部力量的推波助瀾,關鍵的內因是港人的焦慮和怨氣,其中又尤以經濟民生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和陸港兩地制度與價值觀衝突最為根本。所謂內因決定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不管是否有修例,也不論是否外部介入,只要未能實實在在解決好香港的內因,香港將難以走出困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論是占中事件和旺角騷亂,還是本次反修例,均是內因在背後起關鍵作用,是以後治港最根本也最需要解決的挑戰。

新聞來源: 新華社/多維新聞 於2019-06-15 5:23:47

5 則留言:

秋葉 說...

今天看到“新華社/多維新聞”這篇報導,真是捉摸到香港問題的核心。

安兄這幅電腦製作的時事圖片,設計得匠心獨運,發人深省。要大加讚嘆 !

秋葉 說...

向安兄借這幅圖畫一用。 不過冇得還的。

秋葉 說...

今天決定把大作放上敝blog, 謝謝安兄的辛勤製作 !
對於那麼多人反修遊行示威,復演變成為暴亂事件,感覺不說不快,正好紀錄一下自己的心聲。

四零後 說...

哈哈, 隨便用!

秋葉 說...

謝謝安兄! 已選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