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出爾反爾”? 這麼多出慣大塲合, 讀這麼多的事, 從事交涉及談判這麼多的人為何又這麼白痴、無腦,不合談判行為及過程的荒唐說法, (香港媒體及學者與公知的跟著起哄是必然, 因為他她們已經不計什麽道理, 毛姑姑的潑婦弱智, 竟有不少粉絲, 只能嘆一聲無奈!)
第一,磋商尚未完成,沒有簽署。
嚴格來說,最終簽署之前的任何變化都應看作是磋商過程之一,“不遵守承諾”的提法其實無從談起。長於各種談判技法的美方,對此應該是心知肚明的。
第二,美方說中方沒有滿足美方要求,所以是“不公平”的,但美方對中方訴求隻字不提,這難道就公平了?
老安不懂什麼經濟學, 想來想去, 這些稅最後那一個會買單,生產商不會, 入口商不會, 零售商不會, 政府更不會, 是誰俾錢! |
看來在對“公平”的定義上,兩邊還存在分歧。中方認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是公平的。而美方的敘述裏,仿佛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公平的。
中國不怕,中華民族也不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華盛頓說。
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後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
就是要千方百計打壓,打殺, 就是不容許你發展復興,你奈我何乎。 |
劉鶴談話內容:
一是中國不怕,中華民族也不怕。
二是中方首度公開與美方三個分歧。
三是清楚表明加征關稅必然觸發中方反制。
四是表達了對中美關係前景的基本態度,同時透露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人們最關心的和最重要的消息,其實是第四條。因為美方提到繼續增加關稅,所以外界一直在猜測,中美磋商是不是破裂了?從答記者問的內容看,雙方團隊同意保持溝通。這也表明雙方的磋商意願並未徹底消失。與其說是破裂,不如可以看成是在雙方分歧短期無法解決的情況下,磋商進程發生的插曲。
說完聲明,再說幾點感受。
首先,中美一個主要分歧,恐怕還在於雙方對“公平”的認知不同。
就在這兩天,美方頻頻通過外媒發聲,將此輪磋商出現曲折,乃至於重新加征關稅的原因,歸咎於中方在磋商中“不遵守已談成的承諾”。
這個說法經過層層放大,在海外很有市場。傳到國內,有些朋友覺得聽上去也是那麼回事。其實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注意到裏面的兩處破綻,不難看清這是美方為撇清磋商受阻的責任而設下的輿論議題。
第一,磋商尚未完成,沒有簽署。
嚴格來說,最終簽署之前的任何變化都應看作是磋商過程之一,“不遵守承諾”的提法其實無從談起。長於各種談判技法的美方,對此應該是心知肚明的。
第二,美方說中方沒有滿足美方要求,所以是“不公平”的,但美方對中方訴求隻字不提,這難道就公平了?
看來在對“公平”的定義上,兩邊還存在分歧。中方認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是公平的。而美方的敘述裏,仿佛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公平的。
怎麼看這種分歧呢?可以看看一位長者曾對我提過的觀點。兩國磋商,如果談出一個兩邊都不是很滿意但又大致能夠接受的結果,那就是成功的,執行起來也會順利一些。如果只是單方面特別滿意的協議,而無視另一方的利益和訴求,那麼即便是簽署了也未必能夠落地,而且後患無窮。
這也正像我們之前說的,如果某一方僅僅只考慮自己的訴求,以為可以通過極限施壓來迫使另一方就範,而忽視了磋商的公平,那麼也不是沒有不歡而散的可能。
其次,中美經貿磋商打打談談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常態化,需要儘快去適應。
第十一輪經貿磋商,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
磋商這邊還談著呢,那邊美方就把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加征關稅稅率從10%調高到25%,還威脅要對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而中方也在第一時間宣佈反制,同時強調會對美方舉措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一邊打,一邊談。矛盾嗎?很矛盾。但仔細想想,合情合理。
談判,就是在互相試探,互相認識之中找到彼此利益平衡點的過程。
現在需要儘快意識到一個問題。打打談談的過程必然會面對十分錯綜複雜的局面,看著刺激人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但我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發展節奏,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改革開放做大國內市場。
沒點兒定力是不行的。
最後,個人覺得,對中美關係的未來,需要有些更多地思考。現在一方面中國必將沿著自己的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仍有一部分人,習慣於使用“非此即彼”而不是“求同存異”的思維模式來看待中國的發展。
我們主要覺得,通過發展可以做出“增量”,實現各方的合作共贏。
他們有人認為,我們的發展做不出“增量”,會觸碰他們的“存量”。
這樣一種矛盾,在相當時間相當範圍內還將存在。
這種矛盾決定了中美之間這種溝通摩擦,存在長期、艱巨、複雜的特點。
長期有多長?
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多,仍在繼續。會有多艱巨?別的不說,第十一輪磋商已經把這個特點展現出來。
會有多複雜?
打打談談會帶來許多難以估算的變數,打中有談,邊談邊打,更遑論其他領域的碰撞和溝通。
無論中美間最後能否達成經貿協議,中美之間仍然會有很多不同意見,會有很多分歧。國外很多人,也有國內一部分人,據此認為這將會導致中美出現大範圍的摩擦和矛盾。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也要看到另外一種可能。
中美仍然可以蹚出另一條路——一條能夠管控分歧,又能夠尋找到兼顧彼此利益最大公約數的相處模式。這正是中方目前在努力推動的一條道路,也是不停推動美方相向而行的根本原因。當中美之間找到某個平衡點的時候,雙方的這種密切摩擦或者說碰撞也好,才會逐漸趨於平靜。
當然,這種設想對不對,還需要事實來檢驗。
現階段來看,美方包括國內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這種前景不理解不認同,因此還需要嘗試更多的溝通,運用更多的事實去說服他們。
能夠談還是要談,該打也有能力打,“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只要我們不忘初心,不忘記鬥爭的目的是為彼此尋找合適相處模式,那麼我們的道理,總有說服人的一天。
關於美升級關稅,劉鶴訪美未能阻止貿易戰升級。
劉鶴:重大原則問題決不讓步 將在北京繼續談, 中美第11輪談判5月10日在華盛頓結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談判結束後接受了媒體採訪。劉鶴說,中美談判並沒有破裂,未來將在北京繼續談。
劉鶴說,中美雙方一致認為需要保持繼續談判的勢頭,儘管暫時有一些阻力和干擾。雙方也同意在未來在北京見面,繼續推動磋商。
劉鶴還說,磋商並沒有破裂,雙方在很多問題上首先是澄清了立場,討論了下一步磋商的內容,並且要進行比較好的溝通與合作。“我不認為,我們談判破裂了,恰恰相反,我認為是正常的兩國談判之中發生的一些小的曲折。但是呢,這個是不可避免的。對未來呢,我們還是審慎樂觀的。”
劉鶴指出,雙方有共識,但是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我們認為,這些都是重大原則問題,任何國家都有重要的原則。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能讓步。”
劉鶴還說,中國強烈反對加征關稅,這不利於中國,也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世界,同時不利於解決雙邊的經貿問題。
劉鶴還強調,作為一個國家,美國加征關稅,中國必須做出反應。“當然我們希望美方採取克制的態度,中方也會採取克制的態度,不要無限的升級。”
在劉鶴訪美期間,美國正式於5月10日淩晨起將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的徵稅比例上調至25%。這使得貿易戰升級。
外界原本對本屆的談判寄予了厚望,雙方有望在這次談判中達成協議,並敲定“習特簽字峰會”的時間和地點。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5月5日發推文批中國反悔,想要重新談判。他還宣佈將於10日升級對華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老子把他名字譯為“來欺詐”)和美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老子把他名字譯為“無錢”)5月6日在華盛頓一起會見了記者。萊特希澤說:“我們原本感覺有望取得成果,但在過去一周,我們看到中國出爾反爾。(荒謬之言,談判未完作, 什麼都不能作準,怎能說是“出能說是出爾反爾?”
努欽則說,美方官員在週末期間得悉中方“嘗試在一些措詞反悔”,這些措詞都是在以往10輪談判已經達成共識的。不過,兩人都沒有進一步解釋中方想反悔的論點是什麼。努欽稱,美國不願重新談判已經承諾好的事情,並稱大約90%的協議內容已經最終確定。
英國路透社5月8日報道稱,據得知談判情況的三位美國政府消息人士和三位民間部門消息人士稱,3日深夜華盛頓收到北京發來的外交電報,當中對近150頁的貿易協議草案做出不少修改,這些改動將令中美持續數月的談判前功盡棄。
報導稱,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中國在檔中多處尋求翻案,而這將破壞美國的核心要求。
《紐約時報》也報導稱,特朗普的官員表示,中國在協議草案上改變了立場,它們要求立法機構修改威脅或限制美國貿易及商業的法律。兩名在北京的中國學者表示,高層官員向他們透露,對承諾的改變是在習近平審核過協議草案後發生的。因為討論的是黨內事務,他們要求匿名。
《南華早報》則報導稱,中國高層的顧問說,美國的要求是讓中國放棄自己的模式,這相當於自殺,中國寧可接受關稅升級的後果,也不應該接受美國的要求。
北京公佈大量劉鶴在美磋商細節,美東時間5月9日18時30分,劉鶴走出談判地點貿易代表辦公室,向圍觀媒體記者微笑揮手後乘車離去。北京時間5月10日上午7時左右,中國官方媒體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媒體普遍發佈了一則劉鶴美東時間5月9日抵達美國後接受媒體採訪的視頻。劉鶴說,“我是帶著誠意而來,希望在當前特殊形勢下,理性、坦誠地與美方交換意見。”“我這次來,頂著壓力,就是表示了中方最大的誠意,而且想坦誠地、自信地、理性地解決中美面臨的一些分歧或者說不同。我認為是有希望的。”
自5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脅加增關稅,中美貿易談判便陷入了再次升級的危機。人們對於事態的進展密切關注。劉鶴訪美的任何資訊都牽動人心。中國官方反常對劉鶴行程密集披露有效平息了輿論呼聲。
美國從總統到媒體的說法
5月5日,特朗普率先發佈推特宣佈關稅威脅,緊接著5月6日,萊特希澤努欽召開記者會表示呼應特朗普說,美國政府計畫在磋商進行當中,於5月10日淩晨0時01分對中國產品上調關稅。萊特希澤還透露:“我們原本感覺有望取得成果,但在過去一周,我們看到中國“出爾反爾”。”
除了官員,美國主流媒體也不斷披露中國在貿易談判上“出爾反爾”的各項細節。從總統發聲,到官員出面回應,再到輿論媒體補充細節,美國政府利用了輿論的聯動效果將過錯歸咎於中國的“出爾反爾”,猛烈的輿論攻勢也將中方推至了風口浪尖。
中美貿易戰本身就是一場戰略之爭,利益之爭。與此同時,它更是一場輿論心理戰,誰能在輿論佔據上風,誰就能掌握談判方較多的主動權;而美國政府先發制人的猛烈攻勢,顯然已經顯現了美方的“心中有鬼”。
中國:從沉默到逐漸回應
與美國政府的“積極”攻勢不同,中國起初對此事表現謹慎。從5月5日至5月6日,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及《人民日報》隻字不提貿易談判。由於中國商務部的例行記者為每週一次,這讓急於獲取資訊的西方輿論轉移了“問詢”的目標——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一週五次記者會)。
5月6日的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被6次“逼問”中美貿易磋商的具體情況。對此,耿爽不斷建議記者向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詢問。
中國官方直到5月7日和8日才宣佈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以及劉鶴將赴美。
可以看到,中國政府與媒體之間也存在著類似美國與輿論之間的聯動的關係。但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在輿論的表態和與媒體的聯動上,明顯存在著資訊缺口。
2018年開始,北京政府對貿易談判進行了戰略調整,有意降低了國內和國際輿論對貿易談判的討論度。其目的除了有安撫、穩定國內外的經濟信心和形勢之外,也是因為中國政府不想讓外界的雜音對談判進行過多的干擾,影響兩國談判進度。
但中美輿論上的溫差無疑讓中國與外界之間出現了一個較大的資訊缺口。當美國方面的資訊滿天飛時,各界都急需瞭解北京的態度。
一開始各國記者不斷追問中國外交部,其背後不僅表現出了各個媒體急迫從外交部獲取資訊的姿態,也顯示出了了他們“詢問無門”的窘境。
中方謹慎對待中美貿易談判,隨著中美貿易磋商發展至此,其勢態的發展和國際關注度正在變得越來越大,不說話和少說話獲取能夠起到一定的維穩效果,卻無法解惑。中美貿易談判還將繼續,如何在之後適時地向大眾解惑,並能夠期到有利自己的輿論效果,北京政府需要謹慎考慮的重要問題。
編輯自不同互聯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