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發生時的中華民國執政者北洋政府
談到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總是想到蔡元培、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光輝的名字,談到五四運動,人們總想到北京大學的學生領袖帶領學生走出校門上街遊行抗議,跟著引發全國性的罷課、罷工、罷市風潮並令當時北洋政府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的光輝事蹟。
當時的北洋政府長期以來, 包括我們的教科書一直被抨擊是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對立面或乃至就是所要抺黑的對象。
近代歷史著作及教科書上總說北洋政府黑暗、反動、賣國。其實,如你有時間去圖書館尋找一下民國的當年史料, 歷史上真實的北洋政府非但不是如此, 反倒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在輿論環境寬容、言論出版自由、政治空氣民主、社會動態穩定等方面做得最好的政府。 如果對歷史上這樣寬鬆包容的政治時期給予的評價竟然如此之低,並且不打算給予重新評價,則其後果可謂是相當嚴重——不但是北洋政府背了黑鍋冤得慌, 而且可能會使得後世中國各時期的政府都不敢放手再度實施、創造這樣寬鬆包容的政策。所以說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倘若不能給予公正、 客觀的評價,其所造成的後遺症般的負面影響恐怕就會是非常嚴重的。
沒有北洋政府的寬容(蔡元培這樣的人能被任命為北大校長,這事恐怕也是北洋政府寬容秉性的一個例證吧),則有沒有這兩個偉大運動還真就難說。這兩個運動當然意義很重大, 但因為弘揚這兩個運動的偉大精神,就極力貶低北洋政府的形象,這恐怕就真的有失公道了。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又稱北京政府,是指民國初年袁世凱及其以後繼任者建都於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 這是相對於孫中山等國民黨勢力在南方成立的廣州軍政府(革命政府)的稱呼。北洋政府包括這麼幾個階段:
中華民國國歌"卿雲歌"
(《卿雲歌》是上古時代的詩歌。相傳功成身退的舜帝禪位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時,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雲歌》。詩歌描繪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圖像,表達了上古先民對美德的崇尚和聖人治國的政治理想。此詩在民國初年與北洋軍閥時期徐世昌規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卿雲歌》是上古時代的詩歌。相傳功成身退的舜帝禪位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時,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雲歌》。詩歌描繪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圖像,表達了上古先民對美德的崇尚和聖人治國的政治理想。此詩在民國初年與北洋軍閥時期徐世昌規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卿雲歌原詞:
卿雲爛兮 ,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明明上天,
爛然星辰。
日月光華,
弘於一人。
日月有常,
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
萬姓允誠。
於予論樂,
配天之靈。
遷於聖賢,
莫不咸聽。
鼚乎鼓之,
軒乎舞之。
菁華已竭,
褰裳去之。)
1. 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皖系(安徽省)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
2. 直系(河北省)軍閥統治時期(1920~1924);
3. 奉系(末民初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 俗稱“東三省”, 簡稱奉。)軍閥統治時期(1924~1928)。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 1919年中華民國8年5月4日),主要發生在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也就是自1916年袁世凱死至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北京政府基本上為皖系軍閥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實權的時期,期間先後有三人出任政府大總統,他們依次為黎元洪(任期自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馮國璋(任期自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任期自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不難發現,新文化運動(1915年—1923年)貫穿了整個皖系統治時期。
五四運動(爆發於1919年5月4日,同年6月結束)則發生於徐世昌擔任大總統的任期內, 在中國近代歷史教育中,最被人抺黑謾罵的是北洋政府。可是,就政府的人性及寛容而言,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最值得稱道的也就是北洋政府了。五四運動發生在北洋軍閥政府時期,是中國歷史唯一和平勝利的學生運動。
五四運動之所以勝利,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洋政府的寬容和“人性”。儘管北洋政府的寬容與人性,是在張作霖、孫中山的威脅下,但是,在對待平民方面,北洋軍閥的確是最為寬容和人性的!
1926年3月18日,數千名學生在段琪瑞執政府門前示威情願,執政府的衛隊居然開槍打死學生47人,打傷近200人,段祺瑞在知道政府衛隊打死徒手請願的學生之後趕到現場,頓足長歎, 隨即面對死者長跪不起,段琪瑞既也沒有把責任諉過於軍隊,也沒有把學生說成是暴徒或反革命動亂分子,而是懲處兇手,撫恤死難者家屬,從此終生食素,以示懺悔。
面對學校舉行的各種悼念活動以及全市的“國民追悼大會”和各種報刊的廣泛而詳盡的報導,段琪瑞執政府沒有進一步對受害者加以清算,更沒有對參加遊行的學生發配邊疆,而是默許了人民的各種抗議活動。
北洋軍閥時期,人民不僅有廣泛的言論自由,而且還可以組織政黨。正是因為寬容和人性的緣故,孫中山才得以多次起來“再”革命。在國民黨主持的北伐槍炮聲中,北洋政府失敗了,可是,北洋政府對人民的寬容和人性足以讓其後不同的中國政權感到羞辱,而在中華民族歷代政權之中, 亦是能記上良好的一筆。
回過頭來,清華和北大的學術自由,是在北洋政府時期奠定的。其後,清華、北大就乏善可陳了。正是北洋政府的寬容和人性,北大、清華在上個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了的輝煌學術自由,培養和聚集了一大批民族精英。因為北洋軍閥的首領們畢竟受舊文化薰陶,遠比以後的政府高官有涵養和人性。
歷史的諷刺, 北洋政府的寬容和人性竟是日後孕育了革命的暴君,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革命者的殘暴,而無視北洋政府的寬容和人道。北洋政府的寬容和人性,是中國歷代政權之中的異常, 鳯無麟角, 亦是中華文化沉積的一個極其難有的豐碑。
李敖說:“北京大學怎麼出來的,北洋軍閥,什麼人叫蔡元培校長做北京大學校長,那時候他是國民黨人的身份,是北洋軍閥,北洋軍閥有這個肚量把全國最好的大學交給和他敵對的一個政治勢力的守敵,我們現在罵北洋軍閥,我們有什麼資格罵北洋軍閥呢?我們不要罵北洋軍閥,我們要做歷史性的反省。”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歷史是亂世的歷史。袁世凱死去後,北洋軍閥集團發生了分裂,各派系為了爭奪政權,攻戰不已。政壇更迭頻繁,短短的13年,就有38屆內閣,最短的兩屆只有六天。連年的內戰, 給老百姓帶來了麻煩及騷擾 ( 很奇怪, 人民受到生命傷害的竟然甚少。為何如此? 要細看歷史資料了。)。王朝的短暫,加上北洋軍閥是國共北伐的共同敵人,自然也就不被歷史看好。
可是,如果我們重讀北洋的歷史,就會發現,北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明的統治者。在近代歷史上不僅對外關係處理較為穩妥,而且對內政開明,稱得上亂世中的治世。他們經濟上,鼓勵發展民族經濟,取得了公認的經濟成就。
北洋政府的五色國旗,被國民政府改成了青天白日旗,但海軍繼續沿用五色旗作為軍旗。有一種說法, 青天白日旗替代五色旗,五族共和沒有了, 造成了國家凝聚力的下降。
老安短語, 五四運動的後遺症甚大,中華民的溫柔敦厚,語文文化, 社會道德, 中醫中藥都是受到預料不到的傷害, 漢字及中醫藥差一點被毀掉拋, 國人的向洋心態泛濫, 影響至今。五四之賜, 以及因為五四而星火燎原, 最後……。
3 則留言:
謝謝辛勤輯錄,找出史料,以供細閱。找天要來個慢慢細看。
《卿雲歌》是上古時代的詩歌,文詞優雅。
「遷於聖賢,莫不咸聽。......」不知為何? 變了“鹹”聽。
---應是食鹽多過我食米之意了。
哈哈,都是電腦的錯!
謝謝安兄從善如流,已經改正了。首度見識了當年國旗的演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