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農曆丁酉閏六月十六日星期一是立秋
時光荏苒, 日子瞬間流逝, 今年已經過了大半了,好快又一年, 對老鬼而言, 再移民的日子又近了……。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立秋,一般在每年8月7日或8日,有時在9日,是陰曆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也標誌著年度週期律中秋季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35度即是立秋的空間之度。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到了立秋,在中華大地的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成語。
圖片來自互聯網 |
秋天是肅殺的季節,古籍中指出:“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穀熟也。”
立秋以後,意味著自然界的草木開始結果孕子,進入到收穫季節。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能量明顯轉換的節點。
立秋 · 習俗
“立秋”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的儀式。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牲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也!!!
|
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稱為“四立”。
在地球上,尤其是中國的中原地區,四季分明,景象各異,很容易看出其中的不同。秋時的立秋,與其他三立之義中的“立”意相同,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季節。
秋:甲骨文字形為蟋蟀形,蟋蟀又名秋蟲,蟲以鳴秋,藉以表達“秋天”的概念。籀[zhòu]文的“秋”在蟋蟀形左邊又添加“禾”旁,本義是收成,成熟的莊稼。籀文的另一種寫法“秋”,右邊是蟋蟀形,左邊為禾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穀熟,似火灼。
立秋至,自然界中開始呈現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的趨勢,正如諺語中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每降一場雨,氣溫就會隨之下降。
中華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造成南北的溫差比較大,所以並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天氣。從立秋氣候特點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在立秋之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到9月中下旬才會逐漸消退,到那時才會真正地涼爽起來。
時間距今只不過是短短數十年, 但是很多民間立秋的習俗已經被遺忘或捨棄, 秋社是其一。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圖片來自互聯網 |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飆起,閑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裏,雲外長洲城。
五律·立秋
【當代】齊哲慧人慧語
感恨方初夏,飄然過立秋;
韶光何太速!壯歲突蒼頭!
曾祖高還矮?重孫矸或璆?
海河能見底,人世水長流!
老安按: 資料輯自不同互聯網。
8 則留言:
[晝夜溫差逐步加大] , 這是真的, 這邊中午熱如火鍋 , 晚上有點風的時候真的[夜涼如水] , 溫差7~8度
以前寫Blog的時候 , 寫過一篇[樣衰], 講述自己多次行街被人吐口水, 打一拳, 被人呃, 出入機場被人查...等等.連早上低頭行路亦被附近的狗吠.
今午到海邊吹風, 看人家釣魚. 正看得入神, 忽然有條死靚印地安仔攬住我話要同我拍照 , 我推開佢話佢黐能線.跟住冇耐, 又有條死靚印地安妹在我前面彎身,突起個八月15猛咁扭...睇到我把能火即走, 乜心情都冇埋...佢老母都唔知係佢地賤定我樣衰, 呢排冇樣順心.....shit...
常言[狗眼看人低] , 看來我近期真是衰到貼地了...晚安.
運越呻越低!千万不要呻!命隨心轉,好坏雖説天定,高低卻是人能調,面對吧,挨得日子不會太長,谷氣時看看夕陽,世情還有春花秋月鳥唱歌!
谷氣就要呻, 唔係會氣上心田谷死人....
我當然知道[呻]極都未必能轉運 , 但亦明白 , 唔呻, 就一定[谷]死.
我五年中學在都在教會, 所以千祈唔好同我講yes -so.
世情, 人情, 雖不算通透, 但道理還是懂的.
老鬼識話人唔識話自己,好多時都係情緒失控,人也!
睇大佬的貼文同回應速度 , 可思半矣. 雖然懂勸人, 但自己也應該是滿肚子牢騷罷? 都是凡人, 怎可能想得通透? 大家吹下水, 散散悶氣罷. 日子總得要過. [再等一等,明天可能會更好], 只要這樣想就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