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星期日

「存在先於本質」是存在主義者的主要理念, 施永青先生的好文字, 不過有多少人會.....

轉貼好章字,對有心香港人來說應是醍醐灌頂,不過, 老鬼懷疑今時今日香港中青年有多少個會懂施先生的意思呢?







香港人總是以為自己生活在"亂世", "民不聊生", 在外人尤其已經海漂的人心中有數, 在很多方面, 都比大多地方優勝及"幸福", "幸運", 不過老鬼說這話, 一定會有人說老鬼是"講風涼話", 你既然說香港好, 為什麼不回流???
老鬼只能說, 不是不想, 只是欠蝸牛売及再置蝸牛売資金, 家人中己有人回流多年了,發展比瘋孽好很多, 他也誓言不再踏足太平洋此岸。
香港很多問題都是某些媒體及團體興波造浪, 又是不過, 無人會接受這個"指控"。無奈又無奈, 幸好還有施先生等人尚有一點"社會良心"及"社會責任"。

以下是施先生文字:

存在先於本質
Am730 2015-08-10 專欄
施永青
「存在先於本質」是存在主義者的主要理念。這和傳統的柏拉圖的想法很不一樣。柏拉圖認為:世上是先有抽象的理念,然後才有具體的存在。木匠是先在心目中有 一張桌子的理念──一塊平面的板加四隻直立的腳,才可以動手去造一張桌子。因此,桌子的理念是桌子的本質,它先於存在,並決定存在的模式。
但在自然界,水的存在先於人對水的認識。先有水的存在,人才能逐漸認識水的本質。人在生活中看到水會變冰,亦會變水蒸氣。
看到水的存在有三種模式,才逐漸認識水和周遭存在的各種關係,然後才對水的本質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存在應先於本質。
至於人自己,父母製造子女的時候,根本連造出來的是男是女也不知道,不可能是按一套理念去製造的。因此,人的存在並無預設價值。人先有存在,才有自我意識,才透過選擇,打造出今天的自己,是存在先於本質。
我之所以要與讀者談存在主義,是因為近期接觸到一些想在政治上行中間路線的政團,發覺他們想法很柏拉圖式。他們先在心目中有中間派的定義,然後決定誰可以 加入中間派。而我則認為中間派早已存在,而且該佔社會的多數;我們應先了解中間派在想甚麼,然後才可以根據他們的取向,制定中間派的政治路線。這樣才有條 件把中間派團結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若是一些政治人物,先有一套自己的理念,然後要成員服膺這種理念,這只會令港人從兩端分化變成多端分化。
在正常的情況下,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是中間派,只是處於兩端的少數派各自發功,不斷拉中間派加入他們的陣營,才令社會變成兩頭大中間小的畸形狀態。大家鬥個你死我活,社會沒法跨前一步。
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把泛民中與建制派中大部分較為溫和的分子分拆開來,重新融合成中間派。社會上有了一個像樣一點的中間派之後,市民就可以在沒有壓力 下,選擇非黃非藍。這樣,中間派的力量才可以凝聚起來。有了中間派的存在,才談得上按照中間派的取態,制定出一條適合中間派的政治路線。
要逐一界定社會上哪些人屬於中間派,並了解他們的取向,並不可能。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透過他們的代表人物──立法會議員,進行象徵性的政治劃分。我們可以先把所有的立法會議員,按政治光譜排列好,然後削去兩端的20%,那剩下來的60%就可以視作為中間派。
最好當然是能夠把這60%的議員都爭取成為中間派的成員,在未做到這點之前,可以研究這批議員有甚麼共通點,有哪些可以共融的立場。只要可以私下接觸這些議員,他們就會放下黨性,露出人性。我們就可以按照他們的人性,制訂出一套適合大多數港人的政治路綫。
圖片: rthk.hk
原文:[Am730] 2015-08-10 專欄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76484

2 則留言:

秋葉 說...

中肯,精彩!

四零後 說...

醐醍能否灌頂, 看家鄉風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