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漢語“中國”一詞由來考, 希望這篇文字喚醒香江年青人, 重新思考你們的真正身份!





漢語“中國”一詞由來考  邸永君
     

考漢語“中國”一詞,最早出現于《尚書梓材》。其有雲:“皇天既付中國民 ,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範圍所指,僅僅是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而 已。至春秋時,“中國”之涵義逐漸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後,又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展拓,“中國”亦不斷向周邊延伸。而最終成為當今雄據東方的泱泱大國之名。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為夏朝。其時,黃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華夏”之語。唐孔穎達疏雲:“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者,美也, 夏者,大也,連綴而用之,其詞義雍容至美。
而考“中國”一詞之本義,當為中原各諸侯國,中者,居中之意也;國者,諸侯之封國也。華夏諸國分別將南北東西四境諸民稱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 中國”。因參照體系不同,其所指亦有差異。大致可分為以下六個層次:一是指京師(首都),如《詩經民勞》所注:“中國,京師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地區,即京畿。如諸葛亮曾對吳主孫權雲:“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三是指中原,如《史記東越列傳》雲:“東甌請舉國徒中國”。四是指內地,如《史記武帝本紀》雲:“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五是指諸夏之裔居住之地,如《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六是泛指歷史上華夏或漢族所建立的政權,《史記》、《漢書》中此類稱謂不勝枚舉。自漢代始,朝野上下和文人學士習慣于將漢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因此,當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便也多以“中國”自居。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又如在宋遼金對峙時期,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皆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為“中國”。因此,在古人心目中,中國既有地域之定位,又有文化之傳承,同時兼有正統之含義。
正因為“中國”一詞屬於帶有多重含義的複合體,故而其所指範圍,也一直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當《尚書》上出現“中國”一詞時,其所指僅僅局限於關中、河洛一帶;而後又擴展至黃河中下游廣大地區;秦漢以降,又將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範圍之內的地區皆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在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中國”則成為隸屬我國版圖之內全部領土之專用名詞。
頗為有趣者,乃“中國”一詞之出現與應用雖已有近3000年漫長之歷史,但事實上它僅僅是一個世世代代根植于炎黃子孫的心靈深處,最初由地域觀念衍生而來,又帶有文化本位的一個歷史符號。從夏、商、周起一直至清末,王朝遞嬗,政權更替,幾不可勝數,卻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于1912年中華民國之建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China(“中國”)。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他國之人遂逐漸耳熟能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際上通稱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仍簡稱為“中國”,“中國”之名更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國”之別名,除上述的“華夏”外,尚有“中華”、“九州”、“四海”、 “神州”等多種稱呼。“中華”即“中國”與“華夏”之連綴縮寫,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廣大地區。《春秋穀梁傳》卷一,《隱公注疏》有雲:“仲子乃孝公時卒,而雲‘來’者,秦人能遠慕中華君子,恕而不責其晚,故言‘來’,又書時。”之語。隨著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稱為“中華”,泛指全國。唐代韓偓曾有詩雲:“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 中華”與“外國”對舉。所以,“中國”亦可稱中華,簡稱“華”,中國人僑居海外者便可稱“華僑”,入他國國籍者則稱外籍華人。
“九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有“禹別九州”之語。其他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中亦有“九州”的記載。儘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州數均為九個。九州之名最為流行的版本是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而“州”成為正式行政區劃是在東漢時期。而後代“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有直隸州、散州、羈縻州等名色,轄區範圍亦呈縮減之勢。而“九州”之名目卻相沿未廢,且成為中國之代稱。
另外,古代中國曾有“四海”之稱,以古人認為九州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 戰國時,因航海技術發展而眼界漸闊,齊人鄒衍憑一時靈感,提出“大九州”之說。他認為,《禹貢》之九州合之只能稱之為一州,名“赤縣神州”;同樣大小之“州”共有九個,仍不過是裨海環繞之小九州;如此大小之小九州共有9個,即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為大瀛州所環繞。故而“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事實證明,此說純屬主觀想像,但“神州”之名卻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之人,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近代以降,諸多國家幾乎都用與上述諸稱音近之詞而為中國命名。中文譯音有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名目。其實皆是“秦”字之外文對應,或以為乃自“絲綢”之“絲”演繹而來。也有人認為源出“瓷器”之“瓷”或閩南話之“茶”。而俄羅斯將中國叫“契丹”,顯然是另有緣由。契丹族曾建立遼朝,武力強盛,控制過整個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鐵騎所至,所向披靡。而當時身處東歐平原之俄羅斯人尚剛剛從洪荒滿目中逐漸興起,初聞東方惟有契丹,故稱中國為“契丹”,亦不必怪其孤陋寡聞也。

老安按: 中國人這三個字不是某一政權,某一政治團體,某一地區人的專利, 這是五十六個生活在這片土地及𧗠生出來同一血脈的民族的共同一個標誌,中國人這三個字更不是恥辱!
我雖說海漂入了他國籍,但中國人這三字是永久刻在身,刻在心!
年青人們請思索,思考,思量清楚這三個漢字的意義!

1 則留言:

Liu 說...

只有無限的悲傷傷...................
其他的,
[盡在不言中.]
可幸的是我已:
[行將入木].
一於[ 冇眼睇].
如有來生,
或許我會說:
[合家富貴],
[多得你班垃圾唔小]...............................
至少 , 我到現在都唔知買唔買機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