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歐美短視民主 - 要為不停“點菜”埋單 (同意否?)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網上新聞媒體,觀點內容有參考價值!

 無論是從制度設計層面還是從道德水準層面反思“短視民主”的根源,對歐美國家來說都不是件輕鬆之事。不加節制地追求當下利益的最大化,到頭來只會導致整個國家發展利益最小化。

  今年初,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刊登題為《民主出了什麼問題》的長文。文章指出,西方國家政府習慣於依靠借款滿足選民眼前的需求,卻忽視長期的積累投資。政治人物緊盯選舉,一味迎合選民,作不切實際的承諾,不能從長遠出發定義國家利益,這種“短視民主”日益成為西方民主制度的嚴峻挑戰。

  新加坡資深政治家李光耀對此有深刻觀察:要贏得選票,就不得不給選民提供更多的好處,而且如果想在下一屆選舉中打敗對手,承諾給選民的好處比以前還要多,這就類似於拍賣過程中不斷加價,而這樣做的代價、債務卻留給了下一代。所以,有人感歎道,過去幾十年歐美國家一直在點菜,現在到了埋單的時候了。

  歐洲債務危機打擊歐洲國家發展信心,一體化進程受到干擾。美國國會兩黨圍繞債務上限鬥法一度讓聯邦政府機構關門,嚴重損害美國信譽。將歐美推入窘境的因素很多,但長期以來脫離實際的高福利支出的負面效應不可忽視。

  道理很簡單。政府的支出需要以收入為基礎,天上不會掉餡餅,世界上也沒有免費的午餐。民眾的福利最終來源於自身創造的價值,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以創造和貢獻為基礎,高福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家良性運轉需要供需平衡、收支平衡。

  正如瑞士學者迪特·湯美指出的,“一人一票”選舉制度下,大家感覺每個人都應該像資本家一樣,不受限制、獲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利潤為導向。候選人為了得到支援,競相討好選民,許諾更好的福利。由於缺少開出“苦藥”的政治勇氣,執政者只好用公共債務維持福利機器的運轉,債務風險不斷加大,進而威脅到國家和社會的長遠利益。

  這種以爭取選票為出發點的民主,衍生出十分怪異的政治現象。一方面,在一些事關國家前途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上,朝野各派力量嚴重對立,形成所謂的政治“極化”。另一方面,為討好選民,各派爭相提高福利,在耗費公共資源方面又有高度“默契”。《經濟學家》評論稱,美國變成了政局僵化的代名詞,歐盟則成為民粹主義的孵化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短視民主”恰恰是西方民主制度設計者要嚴加防範的。美國開國者們一再告誡,“危險的野心,更容易隱藏在熱心保護人民權利的面具之後”“防備沒有事實依據的輿論影響……在大家極為迫切的福利問題上,尤其要加以提防”。在這些開國者的理想中,選舉產生的賢能者“最能認清國家的真正利益所在……最不可能為了暫時的局部利益而犧牲國家的整體長遠利益”。

  然而,同先輩的期許相對照,當今西方政治人物的智慧和追求已經變了味道。耶魯大學資深政治學者大衛·梅休發現,在政治人物中也存在“理性選擇”理論,國會議員的一切行為都著眼于競選連任,而罔顧其他。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也曾評價說:議員們通常只考慮短期利益,而不太注意長遠利益。

  無論是從制度設計層面還是從道德水準層面反思“短視民主”的根源,對歐美國家來說都不是件輕鬆之事。但是,沒有徹底的反思,就無力進行有效的制度創新,走出“短視民主”泥淖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不加節制地追求當下利益的最大化,到頭來只會導致整個國家發展利益最小化。

此文轉自互聯網及翻為正體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