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部份江蘇省無錫人,常常感到自豪,不僅僅是因為家鄉的富庶豐饒,也不僅僅是因為家鄉的山明水秀,更主要的是因為國人所敬仰的二位不朽人物也生於斯、長於斯!他們就是偉大的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和著名的文學家錢鐘書。
瞎子阿炳塑像 |
華彥鈞, 近代江蘇無錫人。(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小名阿炳。中國民間音樂家,道士,晚年被稱呼為瞎子阿炳、盲公炳或盲炳。
1893年8月17日,華彥鈞出生於無錫市中心洞虛宮雷尊殿旁一和山房,是個私生子, 父親為雷尊殿「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被其父送至無錫縣東亭鎮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撫養,8歲後被帶回道觀,並被送入私塾讀書,取學名彥鈞。
10歲學習敲擊,12歲學習笛子,均為父授,開始參與法事,未知何時開始學習二胡和琵琶。17歲正式參與道教音樂吹奏,因外表、聲線討好,被當地人稱爲“小天師”。
阿炳小時學藝,十分認真、刻苦。我聽老人講過,就是在夏天他也不間斷,晚上蚊蟲多,阿炳就把雙腳伸進儲水的甕頭裏,避開蚊蟲的叮咬。他的二胡拉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將胡琴放在頭上他也能拉,還能模仿多種動物叫聲、小孩哭聲等。
有傳言, 華彥鈞為跟藝人袁仁義學胡琴,他“一個人摸到了”師傅家,三十分鐘的路程,中間還有一個擺渡,趕到師傅家時,他發黑破舊的藍布衫上到處都是爛泥,是在路上摔跤做成 ;為了拉好《梅花三弄》一曲,他曾先後拜師十八位。
阿炳21歲時,死了父親,繼承了亡父在無錫崇安寺北邊的雷尊殿道觀「當家道士」職位,與族兄輪流主管收入。開始主持但隨即染上了舊社會的多種惡習,好吸食鴉片和嫖妓,入不敷支。後來把道觀做齋事的法器都賣了,生活無著,穿著邋遢,真是吃盡當光,行跡猥瑣; 34歲因梅毒發作,無錢治療,身上毒病雙眼都爛瞎了,雙目失明,成了瞎子阿炳, 再無力參與法事工作,遂以街頭賣藝爲生。46歲與江陰農村寡婦董彩娣結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1r6LlhMds大浪淘沙 宋飞(二胡)
看一看, 什麼是民不聊生-阿炳的故居。 |
道可道, 非常道。 |
瞎子阿炳窮極潦倒,平時身穿襤褸長衫、戴一條斷腿眼鏡、頭挽道髻, 身背琵琶,手提胡琴,一手搭在妻子肩上,由妻子拿根竹竿在前扶引,穿街走巷,一手拉胡琴,學雞鳴狗叫,賣藝演唱,又改編唱詞來說唱哾當時社會發生的新聞,苦苦維持生計。阿炳當年在街頭演奏收入不滿意時,他“就會發脾氣、罵人,阿炳的聲音高得很,一定要周圍的人再湊”,甚至會用二胡拉出喪音樂詛咒大家。編新聞,罵邪惡,淋漓盡致,一幅火爆草根脾性;阿炳大罵過漢奸,貪官污吏, 對於當權者的利誘不為所動,是很有骨氣的。
阿炳有錢就吃茶吃酒吃鴉片,當年認識他的尤武忠道長說,“一季香汛的收入如果正常開支,可以應付兩年的生活,但都被他一下子就吃光了! ”落得家徒四壁。說阿炳 “早飯吃不吃無所謂,起來後就吃茶、吃鴉片。”煙癮發作時,“鴉片槍裏的灰都被吃得乾乾淨淨”。他的形象甚至令孩子害怕,“如果從側面看,就會發現墨鏡後面的眼窩深陷,看不見眼珠,整個頭部像一個骷髏。而且阿炳的牙齒粗大、發黃,卻實有點怕人。”
由於“唱新聞”揭當權者瘡疤太甚, 受到當局警告,再加上病體纏身,從1947年起阿炳就不再上街賣藝而在家以修胡琴糊口。他感到自己的路就要走到盡頭,賣掉了樂器,一門心思靜待另一個世界的召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MW1tzE6Pg
阿炳 《听松》 Chinese erhu music 二胡绝响
1950年8月下旬,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曹安和欲為其錄音,因當時華彥鈞已棄業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時30分開始錄音,錄製《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傳說中最得意的《梅花三弄》與其他約300首樂曲,因爲錄音鋼絲不夠而沒有錄製。《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1950年9月,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擬聘華彥鈞爲教師,因沒有華彥鈞的醫療費用預算而告吹。華彥鈞唯一正式公開演奏,為1950年9月25日於無錫牙醫協會成立大會的表演節目。
1950年12月4日,華彥鈞病逝,終年57歲,無後,他死的時候身邊沒有親人,“據說面孔上已經被老鼠咬掉了一塊肉”。葬於無錫西郊璨山一和山房道教墓地。其妻董彩娣於1951年3月27日病故。人們評價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作為民間藝人,不僅能夠用自己的雙手,用音符來表達,還能借助音樂這種工具來感染其他人的心靈。
華彥鈞墓毀於1966年(不用說, 聰明的朋友都知是什麼事) 秋。1974年平整土地興建工廠和鋪設馬路,阿炳墓被“徹底扒平”,無錫博物院得到一位教師韓可園通知,遂派人原地拾骨,並將之存放於博物館內。其遺骨於1983年安葬於無錫惠山東麓、二泉之南現址, 錫惠公園春申澗, 現時「華彥鈞墓」墓碑為複製品,原物被存放於無錫博物院。
在他臨死前,幸運地能夠把他大部分的音樂創作搶救了下來,還錄下了阿炳自己的演奏。這些樂曲成了阿炳的絕響,要是沒有這個偶然的機會,阿炳的傳世佳作也就湮沒無聞了。
阿炳對傳統音樂有著廣泛涉獵,他的《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一聽就是民族的、中國的。稍早於阿炳的劉天華,是一位二胡革新家、演奏家,他的《月夜》、《病中吟》、《空山鳥語》,注入了時代的新聲,融入了西樂的音素,文人的氣息較為強烈,獨具個性創造,是當時的“新時調”。《二泉映月》則無疑是純粹傳統的,但對於中國的傳統音樂來說卻又是全新的,同樣是一種“新時調”,這是一種真正融會貫通了的個性化的“自來腔”、獨創性的“新時調”。
阿炳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 遺下的作品有: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聽松》
《寒春風曲》
《大浪淘沙》
《龍船 (琵琶曲)》
《昭君出塞 (琵琶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sJNqtON6Q
阿炳絕響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其曲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有人說《二泉映月》代表了瞎子阿炳一生:淒美、無奈、艱辛、滄桑!聽阿炳的原作錄音,沒有這麼強烈的情緒,是那種很淡的音樂,遠遠的、飄渺的,有欣喜也有惆悵的那些情緒。想來阿炳錄音當時,應該也沒有控訴這種很強烈的情緒。
瞎子阿炳從沒覺得自己創作的曲子有何不同尋常,他不管世道變遷,他只為生存而創作,他只活在自己的琴聲裏。“我思故我在”,他就是曲子,曲子就是他,沒有特別的意念指向,要說有就是對生存的焦慮、對滄桑人世的悲憤。
這首曲子開始用的題目是《惠山二泉》。直到他臨終的前半年,他才以創作者的身份向別人宣佈,該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
這首曲子原來並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並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他的鄰居們都叫它《依心曲》,在楊蔭瀏、曹安和要求阿炳錄音時,阿炳當時的處境十分艱難。阿炳跟他們說: “我不奏音樂已經有兩年了,我的技術荒疏的太久了,讓我練上三天再演奏吧!在錄音現場,老式的鋼絲答錄機在吱吱地轉,全場鴉雀無聲。當阿炳拉完第一首二胡曲時,幾個人同時鼓起掌來。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首曲子是沒有名字的,用二胡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經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拉過”。”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曹先生接著說:“光名《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裏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二泉印月》呢?楊先生接著說:“印”字抄襲的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河山,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當即點頭同意默認下來。《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聯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這時方定下曲譜。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並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
後來,彭修文將此曲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吳祖強改編成弦樂合奏曲;丁芷諾、何占豪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丁善德改編成弦樂四重奏等等。中國唱片社曾將阿炳於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鋼絲錄音製成唱片,暢銷海內外。
有人說《二泉映月》,也可以稱作《小夜曲》、《悲憤曲》、《命運》等,但我覺得這些名稱都無法涵蓋它的深邃,因為《二泉映月》不是一時的即興之作,也不是功利之作,而是瞎子阿炳傾其一生心血譜就的心曲。或許它根本就不該有名字,你想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它就是《依心曲》,就是“自來腔”。如果說“天人合一”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那麼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最當之無愧的。他觸及了世人心靈最深處的憂傷,觸摸了世人心靈最柔軟的痛。正因為如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首樂曲會超越國界,贏得了世人的共鳴,為什麼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會在第一次聆聽這首樂曲時,激動得要跪下來聽。是的, 面對不朽的靈魂,我們只有下跪。
樂曲
該曲主題共分三個樂句,首句柔和舒緩,次句短小激蕩,三句柔中帶剛,表現心中無限悲涼。全曲採用變奏曲形式,主要是G徵调式,將主題變奏五次,逐漸推入高潮。
阿炳在演奏中大量使用綽、注,配合二胡的音色,如泣如訴。開始的第一二句很像是歎息,又像是拉琴的時候吹來的一股涼風,開頭短短的兩個樂句勾起了聽者的某些聯想。後面有很多的重複的樂句,其中有小的變化,但是無論從作曲的角度,還是演奏的角度,這些不同都是重要的。第一部分很像是在敘事,不是在雅致的二泉旁,而是在阿炳自己破敗潮濕的小屋裏,或是在阿炳隻身獨行的熱鬧街市,阿炳拉起來自己的二胡。這一階段的情感還是比較淡的,是一種天然的淡。第二部分的情感有了一些波折,很明顯地體現在高音區,強弱變化的顫弓上,這時阿炳的內心開始有些不平靜了。到了第三次重複,高音區強烈的情感令人動容。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而後,一聲沉重的低音如同一只巨大的手把阿炳又拉回到了現實之中。在他的面前,仍然是那個破落的江南。這時的情感不似之前的敘事,而是傾向於一種夢幻與純粹,這時出現的是看破的淡。阿炳的一生就是在風雨飄搖之中過去了,如果沒有留聲機,不知道江南的橋畔會不會還有二泉映月的旋律。
惠山寺,在江蘇無錫市西郊惠山山麓錫惠公園內。惠山,一名慧山,又名惠泉山,由於惠山有九個山隴,盤旋起伏,宛若遊龍飛舞,故稱九龍山。宋蘇軾有詩曰:“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譽。
無錫惠山,以其名泉佳水著稱於天下,有“天下第二泉”之稱。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水質最佳;中池為方形,水質次之;下池最大,系長方形,水質又次之。
入門處是泉的下池,開鑿於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楊理雕刻的龍頭。泉水從上面暗穴流下,由龍口吐入地下。上面是漪瀾堂,建於宋代。堂前有南海觀音石,是清乾隆年間,從明朝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中移來的,堂後就是聞名遐邇的“二泉亭”。亭內和亭前有兩個泉池,相傳為唐大曆末年(西元779年),由無錫縣令敬澄派人開鑿的,分上池與中池。上池八角形水質最佳;中池呈不規則方形,水從若冰洞浸出,據傳,此洞隙與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尋水時發現的,故又稱其為“冰泉”。
在二泉亭和漪瀾堂的影壁上,分嵌著元代書法家趙孟梅和清代書法家王澍題寫的“天下第二泉”各五個大字石刻。
這清碧甘冽的惠山寺泉水,從它開鑿之初,就同茶人品泉鑒水緊密聯繫在一起了。在惠山寺二泉池開鑿之前或開鑿期間,唐代茶人陸羽正在太湖之濱的長城(今浙江長興縣)顧渚山,義興(今江蘇宜興市)唐貢山等地茶區進行訪茶品泉活動,並多次赴無錫,對惠山進過考察,曾著有《惠山寺記》。
惠山泉,自從陸羽品為“天下第二泉”之後,已時越千載,盛名不衰。古往今來,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將相、騷客文人的青睞,無不以一品二泉之水為快。唐代張又新亦曾步陸羽之後塵前來惠山品評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劉伯芻,亦曾將惠山泉評為“天下第二泉”。唐武宗會昌(西元814~846年)年間,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長安,喜飲二泉水竟然責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驛遞方法,把3000裏外的無錫泉水運去享用。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諷喻道:
丞相常思煮茗時,
郡侯催發只嫌遲。
吳關去國三千裏,
莫笑楊妃愛荔枝。
20 則留言:
[Wednesday, 19 July 2017
瞎子阿炳的故事 - 二潭映月的淒酸, 民間音樂的瑰寶, 可惜, 如今還有誰人聽…?]
一個星期了...純音樂的文章 , 竟然沒有捧場客, 連[過往] 的, [熱情]的,非常[文藝] 的也沒有 ?大佬有甚麼感想?
[人情冷暖] ???
謹祝大佬下月回鄉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衣不如新, 人不如舊]
中華音樂,一早已經如中醫一樣,被中華人看低、糟質、歧視、蔑視,苟延殘喘,無奈何!
老鬼有一意見,是,最靠害中醫中藥的是那些把一些老外西方的"垃圾"素養隨意、搗蛋、瀉藥放進中樂及中醫藥的高分低智假洋鬼子知識份子!
當老鬼一看那些好學唔學,穿著西方大禮服挪著二胡,亂咁搖頭擺腦, 一臉被操產生高潮的中樂表演者,老鬼馬上想爆血管!
中華文化最要求的是素養,淡、神、歛、心、仁、義、智,而不是去灑狗血般作死人狀!!老鬼有幸一生有機會認識幾位中樂人,絕不會像那些"高知"藝術家的搖頭甩髻,整臉像食了大麻或乜乜高潮的樣子!
中樂跟中醫一樣,就是被不孝子孫用西藥毒死!
九月才回去,主要探唯一的大姐,見一次,下次還有沒有機會見,大家都不知道,香江不會停留太長,一是沒地方住,二是"無眼睇",三是"太貴", 四是"人情冷淡"了,老鬼去了瘋孽二十多年,成了崔老健,一無所有!
常叫大仔走為上著,不過他對楓葉恨之入骨,無計!
上海工作時期同事日夜掛念老鬼,誰是陸人無情無義?
反之香江,往昔所謂死黨,街頭碰面,呵呵…沒了!
想到臺灣探老同學,回港再算吧!
大姐在東莞,以前是窮山惡水,如今,不得了,靚過烈治文!她苦盡甘來,安享晚年,比我好得多咯,父鄉江門亦如是,同村兄弟都腰纒不知多少了!主要都是回鄉訪陸!
現在甚麼都講包裝 , 連運動員都會扮到鬼火咁靚, 因為潮流興又多人睇.成名之後 , 分分鐘廣告費夠過十世. 所以唔好怪後生扮鬼扮馬, 技術唔夠, 一於賣相表演搭夠.
阿炳的[二泉映月]比較後來的粗糙,但亦最有感情. 從平淡中令人聯想到拉琴者的心境, 正正表演出了[中華文化最要求的素養 :淡、神、歛、心、仁、義、智.]
年前有朋友去了江門工作, 所以在網上查了一下當地情況, 想不到建設得很好, 看來港珠澳大橋通行之後 , 該地會發展得更快. 朋友離開江門時, 問我要不要層樓, 七年樓,二房一廳中高層有裝修才75萬港紙, 我因無親無戚在那,就沒買了.現在應該更貴罷...其實老了回國養老, 應該不錯的.
[一帶一路]真的在進行了...我常常在夢裡想, 如果有一天能像成吉思汗一樣 ,從中國一路坐火車到歐洲多好, 舒適舒服的看著中亞各國的風光. 當然也有oriental express, 但那是經俄羅斯的, 風景不一樣...
最近肯亞有條新鐵路開通了, 從內羅比開到內陸. 鐵路是[中鐵]助建的.當然很多[逢中必反]的說中方有意圖,但這總比一些國家只懂搶奪剝削的好罷.我記得[坦贊鐵路] 是半世紀前中國[一窮二白]的時候跑去給[非洲兄弟] 建的...
從大溫回去不知要多少時間? 都應該是長途罷? 以現在的航空公司搵錢至上政策 , 經濟座位一定有你好受的.希望大佬能接受到...從山旮旯回故鄉 , 一般要在巴黎停十多小時, 差不多要住進酒店休息等待駁機了.
有一年, 為了省那一點酒店錢, 我在機場從早上八點坐到晚上九點...中間只吃了一頓[老麥]...很不為人道的故事. 大國起飛前, 這種情況或許常見, 現在嘛 , 人家倒在笑那同是黃頭的, [點解淒涼成咁?].....
江門家鄉的屋子,因為老父忘了改契,沒法轉名又沒法查到"合法"紀錄,未能"合法"繼承,上二次回鄉想盡辧法,最後放棄,送給同村兄弟,算了!
其實都想過回鄉終老,可惜,楓葉不容每年離開超過180日,否則老人金及其他"福利"都會被取消,又醫療是另一問題,怎可以買到有效醫療保險?這是回鄉養老的最大跘腳石。
江門市算是不太"上進"城市, 所以房價還算可負擔,這次回鄉再打探醫療保險問題,如可解决,話你知,落葉歸根,你應思考一下,有可能找到女伴呢?
以前回鄉,攞命,又車又渡,過二條江河,再車,由朝到晚,家陣陸路,係旺角差館搭公車,渣渣聲到江門,再轉公車,一個午間!
母鄉更方便,花多一些費用,在港任何地方上車,直到目的地, 三個鐘連檢海關!
往昔,搭火車到羅湖,過關,再搭火車,到樟木頭,再找車,或摩托,凳到屁股爛才到,一日!六七十年代重要係羅湖過夜。
一帶一路,如果你認真思索一下,其實是中華民族存亡掙扎的"悲涼",此計劃如果失敗,整中華民族又會墮入五胡亂華的慘劇!
打開地圖,看看中華,其實存亡岌岌可危!東面實質已被封鎖,北朝鮮、南韓,其實自古以來都是搗亂搶劫,倭寇更從豐臣秀吉及更早已想滅中華(有些觀音頭更千百計替倭寇塗脂向自己民族塗糞,老鬼憤怒至今!),緣東海設一條,二條封鎖鍊!老美在後指揮支持!臺獨隨之,北有北極熊,中華出海其實已經無路!
南海從珠江口至馬六甲,又是被老美及其他狐狼千方百計堵死,再加印度在印度洋這個那個,中華生命綫的海綫實實際際被封死!
好了,陸上,越南反骨仔不用說,阿差一樣,立心想咬你一大塊,連緬甸亦是如此!
北面,毛子胃口不少,雖然大清已奉上比歐洲還大的領土,俄佬還是未飽肚!
你想想,有朝一日,五胡五夷齊出手,中華滅族只在一息間!
如今唯有再重啟絲綢之路,希望打通一度安全門,"求"某些少數民族及巴鐵弟弟幫幫中華,求一條生路!
另外,改革開放三十年,官民留下資金,苦無出路,只塘水滾塘魚,大家一齊攬住死,不能不打開資金出路!
這是整民族的存亡,可惜,很少人認識此一點,不斷在政治上指三罵四,千踏萬跴,一味"意識形態"!不知末日之至!
或曰,死的是老共,關人屁事!事實是曰整個民族被乜乜,不論你身在何國,人為何國籍,歸路如印民華僑而已,你會走得甩???尤其果的屎忽鬼用的888,333車牌的!
稍為用心思考 , 都明白這些道理 , 可惜過街老鼠還是很多的, 像故鄉的那些. 問題是在故鄉,人人都識喊打,可惜一去到司法覆核, 竟然冇人,就算有一個, 亦是得口, 保證金一拖再拖, 拖到上堂日來出醜.
反之, 人家玩完一次又一次的覆核 , 次次有咁多人咁多把口. 看看那位[長洲覆核王] ,七老八十, 應該捱過三年零八個月罷, 一樣走出來反反反...點解咁有錢? 多得政府慷慨, 多得納稅人囉.....
這裡有位華僑 , 七十多了, 回港都快半年, 看來是在爭取香港的福利,因為早前來短訊, 猛說故地的福利有多好,坐車平宜之外又有生果金云云...此華僑在此地有樓有店, 巴黎也有樓收租.子女有成, 都做了阿公很久了...
[不容每年離開超過180日...]那就兩邊走罷.我中學學長應該在這一兩年退休了, 他在大溫有樓房,香港有父母老屋, 兩個孩子都畢業成材, 所以他希望到時能兩地走走看看,到時有高鐵, 出外旅行應該很舒服,.....
老而不死,是為賊也,孔老二一早批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