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據科學日報報導,近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麻醉藥會引起長期記憶喪失的原因,這項發現對手術後的病人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據科學日報報導,近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麻醉藥會引起長期記憶喪失的原因,這項發現對手術後的病人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此之前科學
家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有過被注射麻醉藥和手術經歷的病人中有1/3會發生某種認知損傷——例如失憶——1/10的病人在出院後三個月仍存在認知損傷。
麻醉藥會啟動大腦裏的記憶喪失受體,確保病人在手術中不會記住任何創傷性事件。貝芙麗•奧澤(Beverley Orser)教授和她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記憶喪失受體的活動在麻醉藥離開病人體內系統後仍然非常活躍,有時候會持續數天。
動物研究顯示這種連鎖反應對與記憶相關的任務表現會產生長期的影響。“病人——甚至很多醫生——認為麻醉藥不會產生長期的後果。我們的研究顯示我們
對這些藥物工作原理的基本假設就是錯的。”麻醉生理學學院的教授奧澤說道。她還是加拿大多倫多新甯保健科學中心的一名麻醉醫師。
在由博士研究生愛格妮思•楚雷克(Agnes
Zurek)帶領進行的這項研究裏,研究小組為健康的雄性老鼠注射了少量藥性持續20分鐘的麻醉藥,結果發現受體活動在注射藥物後一周都在不斷增加。這些
結果暗示了相同的效應或可能影響病人在接受有關身體護理至關重要的資訊時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在手術後很長時間這些受體活動仍非常活躍,這將改變我們清晰思考的能力。睡眠不足、新的環境和藥物治療都會影響病人的心理功能。而麻醉藥很可能集合了這些問題。”
奧澤說道。
她推薦醫師和家庭成員密切關注病人手術後的情況,留心任何暗示記憶喪失的跡象。“在手術後病人應該開始記錄每一件事,或者有旁人的幫助。對於高危人群來說,醫師需要告知病人這些可能的副作用,並幫助減少它對病人康復和整體健康所產生的影響。”
奧澤解釋道。
病人經歷認知損傷的可能性取決於他們的年齡、健康、手術類型和所使用的麻醉藥,更加精密的手術程式風險更高。對於老人和那些進行重大手術,例如心肺分流術的人而言,他們發生認識損傷的風險最高。
“麻醉藥並不是誘發你進入睡眠狀態,而是誘發你進入藥物昏迷。我們不應該對這些藥物掉以輕心。”
奧澤教授警告稱。奧澤和她的研究小組正在尋找可以阻止受體並恢復記憶喪失的藥物。雖然他們仍處於研究早期階段,但他們表示某些藥物在動物研究裏已經表現出
非常有前景的結果。這項研究被發表在期刊《臨床研究》上。
老安按:不用他她們說,我已經親身體驗,十年前,有一年,一年之內曾經開刀六次, 最後一次,一位印裔麻醉醫生不願再給我全身麻醉, 改用局部麻醉加大量安眠藥,自經該年後,記憶大量衰退!至今,越來越嚴重!
5 則留言:
我從未打過麻醉針, 因年紀漸老, 記憶亦在衰退中!
我也曾三次全身麻醉,常有感覺自己沒有了一些記憶。
如果唔開心的事, 能忘記就最好。
今時今日,差不多每次出家門,都要找㝷車匙,另外整天要找老花眼鏡,哈哈!
我就每天出門都要找門匙, 有時離家幾分鐘後懷疑自己沒鎖門, 於是走回去檢查。 唉! 老人的悲哀!
發佈留言